赵朗没纠结多久,所谓富贵险中求,机会就在眼前,哪有轻易放弃的?

这单如果完成,那就是七百五十两,他至少能挣四百两。

他咬咬牙说道:“程兄,一个月后,五万斤酸菜保准能全部交付。”

“好。”程子昂对赵朗的魄力还是很满意的,两人达成意向后很快便签订了契约。

契约上写明,赵朗要在自今日起的往后一个月内,要陆续给程子昂交付五万斤酸菜。

每交付一次,就结一次账,最后三百两用押金抵扣。

如果赵朗违约,则需要付五百两违约金,若程子昂违约,同样付赵朗五百两违约金。

签字画押后,程子昂说道:“赵兄,三份契约都需去县衙备案,不知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一起去。”

之前赵朗卖了三张菜方,也是签的一式三份的契约,除了赵朗一份,刘掌柜一份,还有一份刘掌柜拿到镇衙门备案了。

那时签的契约金额小,签订契约的某一方可以委托另一方去镇里备案,衙门允许一方缺席。

可这三次的契约内容都涉及大额生意,超过百两的生意至少也要去县衙备案。

而且契约双方都必须到场,不能委托一方代理。

这也是为了确保合作双方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赵朗思索片刻说道:“明天吧,明早我过来找你。”

今天他要回村去安排腌酸菜的事儿,最早也要等到明早才有空闲时间。

程子昂点点头,“好,那明天一早仍然在天香居见,然后一起出发去县城。”

赵朗将肥皂的配方写在纸上递给程子昂,“程兄,蟹壳田螺壳不好大量收集,我换成了生石灰。

它们煅烧后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生石灰中的杂质更少,这有助于咱们节约成本。

草木灰和生石灰的比例我已经写在上面了,你就按这个比例将两者加水混合搅拌,所得到的碱液是最合适的。”

这个时代,人们已经知道将石灰石煅烧制成生石灰了,生石灰加水后就可以用来刷墙。

程子昂听他说生石灰和蟹壳烧制后的成分一样,心中有些不信,两者一个是石头,一个是动物壳,怎么会一样?

但他也没说什么,赵朗和自己是合作关系,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意上下黑手。

只要最后的产品做出来没问题,他说两者一样就一样吧。

生意谈完,赵朗从掌柜手中接过三百两定金和十坛酸菜钱,然后出了天香居,驾着牛车朝杏花村方向去了。

十坛酸菜一百斤,总共一千五百文,除此之外,还有二百文的菜坛钱。

两人签订的契约中明确规定五万斤酸菜的菜坛由程子昂承担。

如今的酸菜坛子是赵朗花钱买的,程子昂就让刘掌柜将菜坛钱也一并给赵朗结了。

程子昂说会在下午先送一百个百斤装的大缸去山泉村,剩下的会在三天内送到。

同时送货的人会将已经腌制好的酸菜拉走,好给赵朗腾位置。

赵朗将老丈人家的虾蟹送去天香居后,又买了五十两的辅料便马不停蹄的返回家中。

这几天由于虾蟹量减少,以往早早来卖货的人如今都是等到快晌午的时候来。

这会儿时间还早,院里只有桂花婶和李寡妇在腌酸菜。

见赵朗进来,桂花婶问他,“大郎,你拉出去的酸菜都卖完了吗?”

赵朗笑道:“全都卖完了,您这下放心了吧?”桂花婶生怕酸菜卖不出去,整天愁容满面的。

听赵朗说全卖完了,高兴道:“卖完了好啊,那我们就继续腌制。”

赵朗点点头,将车上的东西全搬进屋后,去了书房。

林念正在教豆豆和赵小柱写字。赵朗走过去看了看,发现赵小柱的字要比豆豆写的好看多了。

豆豆人小,手腕处没劲儿,毛笔握在手里一抖一抖的。

写出来的那个赵字跟蚂蚁爬过留下的足迹一样,也是颤颤巍巍的。

见爹爹在身后看,豆豆举起手里的纸张开心的问赵朗,“爹爹,你看我写的字好不好看。”

赵朗摸摸她的头,违心道:“好看,我家豆豆写的真好看,都快赶上小柱哥哥了。”

豆豆一听高兴的手舞足蹈,旁边的小柱知道这是夸他写的字好看,嘴角也轻轻勾了起来。

林念不满的瞪了赵朗一眼,退后两步悄声对他说道:“学问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你就惯着她吧。”

赵朗嘿嘿一笑,没纠结这个问题。

豆豆现在才三岁,前世三岁的孩子连幼儿园都没进呢,她却已经开始读书练字了,相比起来已经不容易了。

等过个一两年,她手腕处有力了,再写起字来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抖。

他小声对林念说道:“念念,我今天接了一个大生意,有人预订了五万斤酸菜,但是要在一个月内交货。”

林念听完先是一喜,紧接着又担忧的问,“五万斤的量不少,能按时完成吗?”

腌制的事儿她倒是不担心,只要给工钱,村里的妇人会抢着干,但是青菜的收购是个麻烦事儿。

赵大牛前几天一天能送六车货,每车两百多斤,但是现在每天只能送两三车。

附近几个村的白菜收完后他只能去稍远一点的村里收,路途远了,收的就少了。

现在家里已经腌制上的酸菜有三千斤,青菜还有七千多斤。

这些全部加起来也才一万斤,还有四万斤的缺口要在二十来天的时间里完成,难度不小啊。

赵朗拉过她的手安抚道:“你别担心,我会按时交货的,不会违约。”

林念点点头,“那我待会儿再去找几个人过来腌菜,光桂花婶他们六个太少了。”

“行,我去找趟李成山,他家有牛,看做不做收青菜的|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生意。

中午太阳烈,你也别出去了,待会儿有人来卖金钩时你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干这活儿。”

如今河里的虾蟹越来越少,一个人捉一天也就卖个十几文钱,如果有更挣钱的活儿,想必村里的妇人不会拒绝。

sdldwx/xs/49110912/1919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