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乃是魏人何宴首次服用,而此人之所以服用此物,乃是因为此人颇为好色。

而此人服用五石散之后,顿感头脑清明,体力增强。

所以一开始,这五石散只是作为房中之乐而盛行于贵人圈子之中。

然而此物有很多严重的副作用,其一,就是服用此物之人,会出现迷幻作用,同时会使人产生依赖。 其二就是五石散顾名思义,乃是以石药炼制,所以蕴含了重金属,短时间服用不会有大问题,但长时间服用这种东西,会导致重金属中毒。

这两个副作用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威名赫赫的五石散。

而那黑暗的几百年间,五石散更是猖獗无比,就连宫中帝王,又或者是王公贵族,都在服用。

以至于天下离乱。

如今众人听到李景隆提起这五石散,众人无不心惊。

“侯爷说的可是寒食散?那倭奴国竟然炼制出来如此邪物来祸害我大明?”

一个年轻的官员惊呼道。

李景隆闻言,满意的朝着那年轻官员摇了摇头,道:

“他们用的不是五石散,但功效却和五石散一样,甚至比之五石散强上十倍不止。”

“嘶!”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皆有些不敢置信。

若真如李景隆所言,那大明必然危险了。

这样的毒物,就如同附骨之蛆,想要清除掉,就必须忍受刮骨之痛。但大明如今还如同襁褓之中的婴孩,哪能经受得起这样的折腾?

“侯爷此言当真?”

又一人问道。

而李景隆也没有含糊,直接从身上拿出一盒福寿膏,道:“此物便是,我已封存好,可由太医院拿去实验,诸位也知道五石散已经绝迹,如今更是连炼制方法都不知道,但此物的症状,大家却都清楚。”

朱元璋闻言,道:“传院正过来。”

不多时,太医院院正便被带到了大殿之内。

旋即,李景隆将事情都来龙去脉对着太医院院正说了一遍。

而太医院院正听到李景隆的话,脸色骤然一变,看着李景隆手里拿着的东西有些莫名的恐惧。

思索片刻,院正道:“陛下,想要验证此物的功效,必须以人食之。”

朱元璋闻言,道:“去诏狱之中提一名死囚过来。”

“是。”

不多时,只见一名死囚手脚带着镣铐便来到了奉天殿内。

死囚还不知道为什么将自己抓到这里来,但来到奉天殿,看到了朱元璋之后,那死囚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激动的道:

“陛下,陛下,下官是冤枉的,下官没有贪污,没有啊!求陛下做主!”

然而朱元璋没有理会他。

而院正则按照李景隆所说,拿出一个小木块,从中弄出一些福寿膏,然后塞进死囚的嘴里。

死囚瞳孔猛缩,以为是什么毒药。

毕竟黑乎乎的,谁知道是什么?

但当他正觉得自己要毒发身亡之时,却感觉整个人好似飘荡了起来,那种奇妙的感觉,犹如进入了仙宫一般。

脸上露出一抹陶醉之色,同时浑身开始微微发红,血液快速流转,似乎有发泄不完的精力一般。

太医院院正把着脉,脸上一惊,连对着朱元璋回禀道:“陛下,此人服用之后,脉象强健有力,且瞳孔略有扩散,此物...无疑!”

伴随着太医院院正的证实,众人心中惊惧不已。

而得到答案的朱元璋,顿时勃然大怒,怒道:“好一个倭奴国,区区一个弹丸之国,竟然敢做出如此危害天下苍生之物,真是好大的胆子!诸位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一众官员见朱元璋如此愤怒,礼部尚书犹豫道:“陛下,臣觉得应该遣使者前往倭奴国,谴责他们,并让他们对我大明道歉。”

然而朱元璋听到此话却是变了脸,冷冷的注视着礼部尚书,道:“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就这么忍气吞声?我泱泱大明,竟只能以声讨为我大明百姓讨要一个道歉?”

礼部尚书闻言,顿时缩了缩脖子,但还是道:“陛下,我天朝乃礼仪之邦...”

“住嘴!来人,给咱将此人拖出去,重打二十板子!”

朱元璋冷喝一声。

礼部尚书闻言,脸色一变,连道:“陛下,臣只是谏言...”

然而侍卫哪里会听他的话,直接将他拖了出去。

而后殿外便响起惨叫声和板子的声音。

一时之间,殿内安静的可怕,没有人再敢出声。

而此时,李景隆正好钻了空子,开口道:“陛下,倭奴国欺人太甚,他们在我大明为非作歹,以前倭寇肆虐我大明东南沿海,凡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如今又用如此毒计,臣福州尚有六万海军,可出海与倭寇一战,臣请陛下下令,臣愿为大明效死!”

李景隆跪在奉天殿内,话语铿锵有力,回声响彻在奉天殿内。

“陛下,不可!”

而李景隆说出此话,户部尚书立马上前说道。

“陛下,如今我大明国库,并无多少钱粮,而且去年才征讨安南,今年又要征讨倭奴国,若是此时北元来犯我大明,我大明岂有军需粮草?而且海上不太平,据臣所知,福州海军还从未海战过,贸然前往倭奴国,恐有覆灭之危。”

户部尚书言语恳切的说道。

一旁的两个户部侍郎闻言,也附和道:“陛下三思。”

而朱元璋闻言,道:“若是为粮草之事,咱已经有办法了,无需挪用户部的钱粮,自有其他出处,可还有人反对出兵倭奴国?”

殿内无人再反对。

朱元璋见状,道:“好,既然无人反对,李景隆听命!”

“臣听命!”

李景隆连说道。

“咱封你为征倭都督,封信国公汤和为征倭大将军,由你和信国公二人,统领福州六万海军,于洪武十九年十月一日,攻打倭奴国,另大都督府统率参将副将,由李景隆任调。”

朱元璋下令道。

李景隆闻言,面色一喜,连道:“臣领旨,定不辱使命。”

sdldwx/xs/17108816/1919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