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兀尔特……”朱媺娖坐在凳子上,盯着眼前那份由吴三桂呈递上来的奏章。她紧紧握住扶手,似乎被奏章上的内容吓了一跳,眼角肌肉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

正蓝旗下日月辉,这位历史上满洲旗反清复明的人物,还想要救出永历皇帝,结果被吴三桂干掉了。

钱海岳先生所着《南明史》记载:上(指永历皇帝朱由榔)自蒙尘,冠马尾愣鬃帽,衣屯绢大袖袍,束黄丝带,举止端庄,甲士参谒,静坐不视,奏语不答。满兵中有蓝旗章京兀儿特者,见而大愤,曰:“吴三桂食明厚禄,何无毫发恩乃尔!”谓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八旗将士拜呼万岁,争去辫为号。统领邵尔岱牛录下蟒出洒出,纠兵官阿尔必、岳得济、苏间色、对大拜、门都海、住厄西兔等四十余人,自称平汉王,刻印缮装。乘城演剧举事,共扈上幸汉中起义,尽杀汉中大营兵。事泄,死者二千余人。

明末什么牛鬼蛇神的事情都能发生,对此朱媺娖也只能对朱由榔的个人魅力感叹不已(现在大明魅魔是公主你),然后下令加紧对朱由榔的看守,让他少接触外人。

现在这位兀尔特也是身在满清心在明的大好男儿,更是帮大明偷袭干掉了满清山海关总兵,鳌拜鳌大人。

这倒是一个惊喜,鳌拜作为黄台吉的死忠,顺治的顾命大臣,满清个人武力排名前几的人物,被任命为山海关总兵,直面明军兵锋第一线也是正常。

当真是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确实不会倒下,只是会切换防御方向。

正如满清死活攻不下来却在明顺之交的时候平白获得了这个天下雄关,就连吴三桂这位并不是山海关总兵的总兵都在为山海关这个天下第一关头疼。

当然这个“天下第一关”的名头还是非常水的,山海关只对丢了辽东的末期明朝重要。准确说,在浩瀚的历史中,只有在满清崛起到入关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山海关无比重要。

山海关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辽西走廊的问题,作为东北入关最为便捷的通道,山海关扼守辽西走廊入华北平原大门,所以无比重要。

在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唐朝,辽西走廊不是想象中一马平川的通道,他是由无数河流湿地构成的沼泽,辽西走廊在当时属于“辽泽”的一部分,这个辽泽还没有大面积的水面,相信不会有谁打算在沼泽中行军吧……

哪怕到了唐朝,辽西走廊的情况依然非常不乐观,太宗征高句丽的时候一样受到沼泽困扰:庚午,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余里,人马不可通,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壬申渡泽东。丁丑,车驾渡辽水,撒桥以坚士卒之心,军于马首山。

所以直至唐朝,辽西走廊的路况导致了大军行进困难,非常不利于征讨,所以可以保证辽东地区割据政权或者地区强权的生存,但同样的是因为路况,没人能大规模的从辽东入寇华北平原,这就是所谓的:吾不能往,寇亦不能往。

到了我大宋……辽西走廊山海关?那是咱家弟兄大辽的地盘,和咱有啥关系?困惑.jpg

至于辽金……金朝起的速度太快了,没谁有那个时间在意山海关。

辽西走廊山海关对于大元也没有意义,各地宗王相互攻伐也都是从西边来得,明末各地吃鸡大赛分了两个战场,南边的谁关心山海关,北边的……也是从西边来。

大明在满清没有起来之前女真就是刷战功的,辽西走廊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大明手里面。

满清就更没意思了,往北走就是老家,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

所以山海关很重要,但大部分都是被戏文里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出来的。不过这只是戏文里面,吴三桂的核心官职一直是宁远团练总兵。

也就是说,吴三桂和山海关没那么熟。但现在天下人都认为吴三桂和山海关很熟,吴三桂也只能自认和山海关熟。

站在李定国身侧的吴三桂同样深沉地注视着山海关,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就如同昔日他驱逐镇守山海关的总兵高第一样,为自己抢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资本。

然后——吴三桂就听到了一阵震天的喊杀声。

呃……山海关哗变了?吴三桂和李定国对视一眼,各自从对方眼睛里面看出相同的信息。

好机会,两位宿将略有些兴奋的想。这些日子吴三桂对李定国可谓是追捧至极,吹得李定国都不好意思了。

于是吴三桂连忙表示自己要身先士卒趁此机会夺下山海关,他有这个经验。李定国也兴奋的点点头,表示加油,交给你了。

吴三桂披甲出阵,这个时候厮杀声也越来越大,在吴三桂出阵后不久渐渐消失。

正蓝旗章京兀尔特叛变……啊不,反清复明,啊也不太对,是弃暗投明,偷袭鳌拜割下了鳌拜的头颅,以此号召大家向明朝投降。

此等……聪明人物当然要好好奖赏,朱媺娖兴奋的给了兀尔特一个世袭千户的奖励。

可别小看这个世袭千户,这可不是一个小官。比世袭千户低的世袭百户,可是朝廷正六品武官,普通知县高两级(知县正七品),可以封妻(安人),可以荫子(于未入流上等职内叙用),最要命的是还世袭。

要知道很多明末着名将领,家中还不是千户的世袭,而是百户的。

比如孙传庭,家中世袭振武卫百户,从洪武年间开始。(虽然这个百户没世袭给孙传庭)。史可法,世袭锦衣卫百户,可考证至正德年间。毛文龙,世袭海州卫百户,起始年不详。

《武职选簿》中,记载了大量世袭的百户、千户、指挥使。里面不乏从洪武永乐年间世袭到崇祯年间的例子。

除了洪武年间被朱元璋干掉的一批之外,其他时期的世袭都是与国同休,除非你犯了什么大错,不然轻易不会撸掉世袭官职。

所以别拿千户百户不当干粮,朱媺娖给了耿沈孔三家一个千里迢迢的藏地指挥使,就够让这三家自掏干粮去藏东了。

山海关的重归再一次点燃大江南北的激情,局势已经回归到崇祯十五年的情况,恢复中华,金瓯无缺。但对于朱媺娖来说,她的挑战还在继续。

这十年来满清在华北不断的祸祸给了朱媺娖半张白纸作画,逃人法、跑马圈地,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时也极大缓解了北方的人地矛盾。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上书让朱媺娖还于旧都,可还不行,回北京容易,可九边怎么办?这点儿没办法抄太祖爷爷的故智,她又生不出九个塞王出来。清朝也不能借鉴,朱媺娖玩不了满蒙一家。

同时漠南怎么办?漠北怎么办?漠南李过已经去犁庭扫穴了(李过和李定国都没沾京师的防守),可漠北喀尔喀三部是拉还是打?准格尔要不要建立|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宗藩体系?

察哈尔的囊囊大福晋有意归明,虽然她是黄台吉的西宫大贵妃,可别忘了她还有个名叫阿布鼐的儿子,是林丹汗的遗腹子。

他们趁满清东归的时候脱离大部队,重新回到了草原上。要知道这个囊囊大福晋在察哈尔草原上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这是因为林丹汗的脑回路比较奇怪,别的蒙古汗王喜欢把部众分给儿子,而林丹汗则把部众分给老婆。八大福晋各有部众,囊囊大福晋是林丹汗的正室,八大福晋之首,统管阿纥土门万户斡耳朵。

所以这是要拉拢呢还是拉拢呢还是拉拢呢?要知道察哈尔部投靠大明的意义重大,察哈尔一词的意思是“家人”、“奴仆”、“卫士”、“宫殿卫队”,达延汗崛起并且再度一统蒙古后重新划分并且再度一统蒙古后重新划分万户,依照成吉思汗旧例,建立了自己的怯薛军,就称为中央察哈尔万户。

也就是说,中央察哈尔万户是蒙古大汗的直属万户只有拥有中央察哈尔万户的蒙古黄金家族首领,才是合法的蒙古大汗!

如果察哈尔万户背弃顺治,直接向大明天子称臣,那么顺治也就完全失去了蒙古大汗的名分。

这个事实让朱媺娖很高兴,连忙答应了察哈尔部的请求,并派使者带着价值十万两白银的回赐前往北方。

草原的问题短时间内解决了,青藏上的五世大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该怎么处理,要不要派人去上香(给钱)?大喇嘛是黄教领袖,在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信徒极多。

这些问题就够朱媺娖喝一壶的了,还要重新清点北方土地,同样免田税三年,还有北方各卫世袭武将的重新厘定,北伐功臣的封赏。

这里面还让朱媺娖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她终于拿到了去新大陆的海图,更是获得了南美洲的橡胶种子,橡胶种植园可以在南方试水。

钱钱钱,到处都要钱,更别说满清回老家是安安稳稳的回去,带走了他们在中原劫掠数载的金银。赶紧的,老郑家的老本行该上来了,快去东北为国走私吧。

朝鲜那里又派人跑过来哭,还要派人去安抚,可问题是现在朱媺娖也腾不出手来。听说满清那里顺治已经给多尔衮上了谥号,睿烈亲王——没用的消息。

朱媺娖点评着锦衣卫送上来的情报,还不如顺治有意入主朝鲜来得有用。现在和顺治一起主持朝政的是济尔哈朗,很不错,他不是努尔哈赤的血脉,朱媺娖觉得以后想要分裂女真用的上他。

朱媺娖捏捏眉心,心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京师,快了,快了。

sdldwx/xs/55806536/1919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