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上访老人

周一,刚上班,安检门口就聚集了一群人,李朝阳站在值勤室门口观察着进入大厅的人流。

突然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了安检在了安检门口,李朝阳似曾相识,没看清面容他也不敢确定。

李朝阳来到安检口,仔细一看,他认出了这位瘦弱的老人,这位老人叫杨树林,今年76岁,无儿无女,老哥一个。

70年代是江城监狱的一名警察,找了一个带着女孩儿的妇女结了婚,他把女孩子养大成人。不知道女孩子受到了什么刺激,精神失常了。

后来,女孩子莫名其妙的怀孕了,女孩的母亲报了警,当时砸蛋烂公检法,实行军管,又没有DNA技术,经过调查,认定杨树林是强奸女孩的罪犯。军管会,因杨树林犯强奸罪判决有期徒刑8年,就在滨海监狱服刑。案卷就随人一同移交给了西城区法院,杨树林十年前对于案件进行了上访,请求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西城区法院经过审查,最后口头答复杨树林没有新的证据,无法改判。

杨树林找到中院,中院给他的答复也是如此,想重新调查取证都无从下手,杨树林与妻子离婚后,妻子带女孩离开了,几十年都没联系了,不知下落。

杨树林从此开始了寻找母女的艰难行程,可是想的容易,人海茫茫,如同大海底捞针,杨树林经过八年多寻找仍然未找到母女下落。

去年杨树林又开始了上访,西城区法院田晓兵院长对此事非常重视,安排专人负责案件审查,可是想尽办法,案件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最终给杨树林出具了一份裁定书,因为证据不足,驳回了杨树林案件再审的请求。

杨树林对西城区法院的结论不服,找到中院,要求中院重新审理,中院调取卷宗进行了审查,结论还是与西城区法院一样,驳回了杨树林的申请。

从此杨树林在西城区法院和中院之间来回跑,从此李朝阳就认识了杨树林老人。

安检完后,李朝阳上前问杨树林:″杨老爷子怎么又来了?″

杨树林道:″我刚才去西城区法院了,法院告诉我,他们已经穷尽了办法,我只能来中院了。要领导给我办办吧,我都是一个要死的人了,看来我只能把我的罪名带进棺材里了,另外,我得生活呀,我没有什么生活来源呐。"

李朝阳说:″您老,今天想见那个领导啊?"

杨树林道:"谁接待我见谁。"

李朝阳把他引到院长接待窗口,今天是冯大林坐班,前面有一位正在接待。

李朝阳陪着杨树林坐在椅子上等了一会,接待完了,李朝阳陪着杨树林到了窗口。

冯大林也认识杨树林:"老杨头,你怎么又来了?"

杨树林从椅子上一下子跪下了:″领导,帮帮我这个要死的老头子吧。"

李朝阳赶紧把他搀起来:"快起来,别这样,有事说事。″

″案子翻不了,我现在又没生活来源,这么大岁数了,让我怎么活呀。"说完老泪纵横|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

冯大林道:"你准备怎么办?你说说,看我能不能帮到你。″

杨树林说:″她们母女我找了十来年了也没找到,我现在连低保都没有,这么大岁数也干不了啥,院长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说完又要下跪,李朝阳马上扶住了他。

冯大林想了一下,马上打了个电话,撂下电话他冲李朝阳说:″朝阳,我和西城区田院长说完了,你亲自把老杨头送到西城区法院去,让田院长与杨树林居住地社区联系,安排杨树林的生活问题,这也是当前维稳工作的一部分。"

李朝阳让小吴开车,两个人把杨树林送到西城区法院,与田晓兵院长沟通后。

田晓兵说:″朝阳,我现正在协调联系,你把杨树林交给张兵,让他负责杨树林的吃住问题,没协调好,别再让他到处乱走了。″

李朝阳把杨树林交给了张兵,让他一定要安顿好,别再让他想不开干出前几年的傻事来。

杨树林五年前,来西城区法院上访,当时不是田晓兵当院长,这已经是第几次上访,他自己也说不清了。这些年来,他全国各地都跑遍了,到处张贴广告,始终也没那个母女的下落。他坚信自己是清白的,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到法院,要求对以前的案件进行重审,以期能够平反。然而,每次都遭遇了挫折和失望。法院的回应总是让他感到无奈和沮丧,他的诉求似乎总是被忽视。他恨呐,如果是现在,把孩子的DNA比对一下就能证明是不是他干的了,唉,可当时没哪个技术啊,后悔呀。

这次,杨树林又再次来上访,他始终不愿放弃,他坚信自己的正义终将得到伸张,可是事与愿违,他的愿望又破灭了。

他失望了,伴随着的是绝望。于是,他再次来到法院。这一次,他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重。他将身上缠满了炸药,包里装着汽油瓶,他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扞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法院当时安检也没有现在严格,也没有安检仪,因为他总来法院上访,不吵不闹,对他也就忽视了。

进入法院大厅后,杨树林一手拿汽油瓶,一手拿打火机,并敞开衣服,露出了身上缠满的炸药。

他的举动引起了法院的高度重视,立刻报警,排爆警察迅速赶到现场,试图控制局势。警察和法院工作人员试图与杨树林沟通,了解他的诉求和困难。他们告诉老杨头,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不必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然而,老杨头当时的情绪非常激动,他拒绝与任何人交流,坚持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在紧张而危险的氛围中,警察和法院工作人员开始采取行动。他们试图接近杨树林,以便将他制服。然而,老杨头的反应非常激烈,他拒绝配合警方的行动。在混乱撕扯过程中,一名警察不慎触发了炸药,引起了爆炸。幸运的是,爆炸并没有造成人员伤害,但杨树林却因此身受重伤。

杨树林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他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病床上,杨树林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他决定从此放弃极端的方式,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还有一次,差几天就到春节了,杨树林来到中院上访,领导安排李朝阳给杨树林买一张返城的车票,给他拿了一千块钱,并亲自送杨树林坐车走。李朝阳眼睛看着杨树林坐的火车起动了才回来,结果,春节一过,刚上班,杨树林就又出现了,一问才知道,杨树林在第一个站就下车了,春节刚过就又来了。

杨树林的事情法院不能说不重视,但法律的救济途径有限,而且他又不是当地居民,鞭长莫及。

李朝阳也为杨树林的事头疼,也为他着急,老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年,年轻时,因为摊上这件事,进了监狱丢了工作,自己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太难了。

李朝阳都有种认杨树林为干亲的冲动,但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

回到单位,李朝阳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中午,在食堂吃完饭,李朝阳给张兵打了个电话,问了一下杨树林的情况。

张兵在电话里说:″我陪老杨头在食堂吃的午饭,田院长联系了一下老杨头居住的社区,社区很为难,并回复安置解决不了。田院长向冯院长汇报后,冯院长联系的临江市中院,通过中院帮忙协调解决了。每个月给老杨头开1200块钱生活费,并且解决了医保问题,如果老杨头愿意,现在就可以让他免费进官办养老中心。"

李朝阳高兴道:"太好了,老杨头养老问题解决了。"

张兵继续道:″冯院长的意思是让咱们把老杨头给送回临江市,并监督落实后再回来,防止老杨头,再次回头访。"

李朝阳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刚撂下张兵电话,李朝阳的手机响了,他一看是院长冯大林的电话,李朝阳当时就想到了什么事,起身,一边接电话一边往外走。

来到冯大林办公室,陆洪光局长和办公室主任张越都在。

冯大林见李朝阳来到就说:"你小子够快的,刚撂下电话。"

李朝阳说:"嘿嘿,我跑步来的。″

冯大林道:"臭小子,别贫,给你个任务。"

李朝阳道:"送老杨头回家。"

冯大林瞅向陆洪光和张越道:″谁告诉他的?"

陆洪光、张越都摇头道:"我没说。"

冯大林道:″肯定是这小子猜的,朝阳,你明天和张兵一起开车把老杨头送回去,并亲自监督把养老的一些事都落实了再回来,免得再回访,老头岁数大了,我让张越给买点吃的和生活用品,再给拿二千块钱,记住一定要亲自监督落实,回来我听汇报。″

李朝阳和张越准备去了。给张兵打了个电话,通知他明天小吴开车三个人送杨树林返程回家。

张兵接受任务,正在陪伴在杨树林身边在宾馆待着呢。

第二天,李朝阳、张兵、小吴陪同杨树林吃完早餐,开车起程前往杨树林的老家临江市。

临江市也是东江省的一个地级市,在滨海市的东南方向,大约六百公里左右。

西城区法院给杨树林买了大量的生活用品,什么棉被,棉衣,床单,被罩等等应有尽有,这些东西都是按照田晓兵亲自列出的清单购置的,足见显示出女人在生活方面的细心。田晓兵又让张兵准备了2000块钱给杨树林,但是强调要在杨树林安顿完后再交给他。

中院也给购置了大量的生活用品,米、面、油,包括洗漱用品,杨树林就目前这些东西,不用出屋生活半年都没问题的,中院也给杨树林准备了2000块钱。

考虑到杨树林年纪大了,长途旅行不方便,又带了这么多东西,中院安排的是一辆别克商务GL8,后面被东西堆满了,杨树林坐在靠里侧的司机后面的坐椅上,这辆车的设计很人性化,考虑到了长途旅行,宽大的座椅可以前后调整的,座椅还可以放倒,都是电控的。

李朝阳陪着杨树林在中间并排坐着,杨树林显得很不安,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话也不多,坐在车里闭着眼睛在想心事。

四个人中午,在高速公路的一个服务区吃的午饭,这里距离临江市不到200公里了,离家越近,李朝阳发现杨树林越不安起来。

李朝阳想与杨树林唠唠嗑,从中了解点什么,但是杨树林却不太愿意说,仿佛心事挺重的样子。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长途旅行,终于顺利到达临江市。

李朝阳问杨树林是先回家还是去养老中心,杨树林说什么也不同意去养老中心。

李朝阳说:″老爷子,那就先送你回家吧?″

杨树林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李朝阳说:"老爷子,有事你就说,院长安排我们送你回来,就是想把你的问题都解决了。″

杨树林沉默了半天,低着头,也不说话。

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把李朝阳等三个人的心都等着了一样。李朝阳也下了决心,这次来,就要彻彻底底的把杨树林的情况摸清,把他晚年生活安顿好。

但是,李朝阳没想到的是,杨树林不只一个人,还有一个人需要安置。

这时,杨树林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对李朝阳说:"先去我家吧,到了我家你就知道了。″

李朝阳狐疑地,由杨树林带着来到了杨树林的家。

杨树林的家住在临江市,幸福花园小区,五号楼一单元101室,进入到小区一看,这里就是个老旧小区,楼房破旧,多数住户是当前拆迁安置的,都是多层楼房,没有电梯,没有高层楼房。

杨树林打开房门,李朝阳就被屋内浓重的药味差点给熏过去,进屋一看,破败、陈旧的家具,屋内面积也就30多平,一间卧室,一个厕所洗漱间,一个厨房连着客厅,客厅的沙发是由三样沙发拼凑在一起的。

李朝阳打开卧室的门,让他一惊,卧室的床上躺着一位,瘦得皮包骨的老太太,年纪大约七十多岁的样子。

老太太看见杨树林回来了,又跟来几个人颤颤巍巍的下地了。

杨树林说道:″这是我老伴,身体不好,常年靠打针吃药活着。"说完眼睛里有了清亮的东西。

李朝阳纳闷地问杨树林:″你也没说有老伴啊,这个老太太是谁呀?″

杨树林打了嗨声讲了起来。

原来,杨树林十五年前与现在这个老伴认识了,老太太叫许珍,今年70岁了,无儿无女,又没什么亲人了,两个人就搭伙了,两个人感情还挺好。许珍也没工作,平时靠拣破烂维持生活,杨树林会修表,两个人勉强度日。因为低保问题,多次找社区、街道始终也没落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又由于多年在外冷一顿,热一顿,生活没有规律两个人都有老年慢性病。特别是许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李朝阳进屋闻到的药味,就是许珍吃中药的味。

李朝阳听到这里心里酸酸的,看见家图四避。就这种生活状况,杨树林始终不懈的在寻找真相,这么多年了,能不让人绝望吗?李朝阳更下决心要把杨树林,这回又增加了一个许珍两个老人的晚年生活解决好。

李朝阳马上给冯大林打了个电话,把这里又出现的新情况向冯大林做了汇报。

冯大林道:″朝阳,这次让你去,就是为了把情况弄清楚,彻彻底底的把杨树林,噢,还有许珍老两口的晚年生活问题解决了,没解决明白你就别回来,我马上联系解决,你等我电话。"

撂下电话,李朝阳问杨树林:"老爷子,你们现在生活太难了,那你去怎么不跟领导说清楚啊?大伙都认为就你一个人呐。″

杨树林道:"我一个人都够麻烦的了,那还好意思提更多的要求啊。″

李朝阳说:″你们不行的话,都去官办的养老中心去吧,那里也有夫妻间,挺方便的。"

杨树林兴奋地道:″好倒是挺好,可是我们没钱去不上啊。"

李朝阳说:"冯院长正在联系帮助想办法。"

一个小时后,冯大林院长来电话告诉李朝阳:"朝阳,养老院的事联系好了,低保的事也联系妥了,明天上班,你到临江中院找办公室刘海主任,他带你拉着老杨俩口去办手续。″

李朝阳说:"好,太好了,院长你太伟大了。"今天他第一次只用院长两个字称呼冯大林院长而不是冯院长,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冯大林道:″能让杨树林老两口满意才是正事。"

撂下电话李朝阳就把明天,就能落实的两件事与杨树林老两口说了。

老俩口听完怔了一下,随后明白了,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给李朝阳三个人跪下了,夫妻俩老泪纵横。

张兵、小吴赶紧把两老人搀了起来,他们也流泪了。

杨树林赶紧对许珍说:"老伴呀,赶紧做饭,慰劳一下李支队他们三位。"

李朝阳笑着说:″我看你家也没啥吃的,咱们出去吃去,吃点临江特色的饭菜,车上的东西先卸下来吧,待你们去养老中心的时候,一次也用不着带那么多东西,张兵、小吴卸车,吃饭。"

卸完车,在杨树林的指引下,在附近找了家临江饭馆安排老两口吃了顿饭,就近找了家休闲宾馆住下,方便明天拉

着杨树林老两口去办手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s23us.co 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s23us.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