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来临,至如今,胤禛已经重回大清接近两年时间了。

时间过得不能算快,却也不算慢,但足够他彻底适应这个发癫的世界了。

并且目前来看,他自己也在发癫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中。

该说不说,其实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虽然大家都是重生的,但针锋相对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有的只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生活堪称是和谐又美满。

胤禛对此还是颇为满意的。

只是皇室精神状态喜人,却苦了那屡受刺激的文武大臣了。

*

二月,两道震惊前朝后宫的消息开始流传。

是何消息?

一道是皇上欲立后的消息。

一道是皇上欲为四阿哥改玉牒的消息。

这两个消息,不论哪一个单拎出来,都已然是重磅炸弹了,偏生此事,还是接踵而至,直接就将朝臣后妃甚至是宗室都给震得坐不住了。

便是重生的那些个皇子阿哥,他们也都被吓了一跳。

不管是几个早已知道康熙要为胤禛改玉牒的阿哥,还是一无所知的那几个小的,他们都慌里慌张地各自聚着,仔细探讨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乾东六所

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这三个昔日八爷党终于又聚首,在震惊到不行的时刻,他们下意识地便聚集在了一起。

“四哥和十三弟在乾清宫待着,他们暂时应该不知道这个消息。”胤禟尤其认真,他仔细剖析了一下如今的情况,说道,“汗阿玛没有下明旨,却允许这样的消息在宫里宫外传播,肯定是有几分真实的。”

胤?最近瘦了些,许是在抽条了,以前肉嘟嘟的脸蛋现在小了很多,他听着胤禟的话,皱起了眉头:“所以汗阿玛当真要封后,顺便给四哥改玉牒?”

“改玉牒应当是真的。”胤禩接话道。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如今的后宫格局,在纸上写下了皇贵妃、贵妃以及四妃的宫殿名称,而后手指点在“永和宫”三个字上,若有所思。

他道:“你们想想,德妃有多久没动静了?”

“自从上次汗阿玛把七妹和十四弟送走,德妃就一直待在永和宫中,没有半点儿动静。”

胤禩的话让胤禟胤?双双对视,胤禟猛地一拍手掌,说道:“对啊!差点忘了汗阿玛也回来了,他看着挺心疼四哥的,肯定跟我们一样不想再让四哥被德妃磋磨了,所以有九成可能会给四哥改玉牒。”

“我也觉得,汗阿玛还可能连带着把七妹和十四弟的玉牒也给改了呢。”胤?点头赞同,他想了想,又道,“可我不觉得汗阿玛会在这个时候封后。”

虽然皇贵妃的确担得起一个皇后的位置,但封后又改玉牒,这事儿凑在一起的影响太大了,绝对会惹得朝野一片震荡的。

胤?觉得这事儿很难做。

即便是单纯要为四哥改玉牒,都会有重重阻碍,那索额图肯定会带着赫舍里家一起反对的,更别提现在又扯上了后位。

多一个皇贵妃的儿子都可能威胁到储君的位置,更何况是多一个正经嫡子呢。 “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汗阿玛故意放出来的消息。”

胤禩猜测着,他试图将自己代入重生的汗阿玛的位置,而后对此事进行思考、倒推。

汗阿玛想做什么呢?

景阳宫

“汗阿玛真的是认真想要给四弟改玉牒的吗?”大阿哥胤禔从心底里发出了疑问。

三阿哥胤祉就坐在他的对面,正在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而太子胤礽也在沉思,他也搞不懂这情况了。

要说他汗阿玛真的想顺便封后吧,那他也没提前跟自己这个储君说一声。

可要是汗阿玛没这个意思呢,这封后的消息又已经传得满天都是了。

到时候不论封没封后,局面都不是那么好收拾的。

“要不,孤去找汗阿玛聊聊?”思考不出个所以然,胤礽便提议道。

他说:“反正咱们在这儿想,也想不出答案,还不如直接当面去问呢。”

闻言,胤禔与胤祉对视一眼,双双伸手送他:“去吧,我们等你回来。”

胤礽:“ ... ... ”

提出提议然后成功被送的太子殿下沉默了,他很想暴揍一下这无良兄弟俩,狠狠瞪了他们一眼,才没好气地起身说道:“真有你们的,孤绝对不会给你俩解答的!”

去就去,他堂堂太子殿下才不怕呢。

但等他得到答案以后,是绝对不会告诉这俩混蛋的。

绝对!

“别呀,大不了我们两个送你到乾清宫就是了。”

胤禔一下子就跳了起来,拉上胤祉就开始“护卫”胤礽了,一路护到了乾清宫,才满脸不舍地挥挥手:“不要害怕,我们永远在心里支持你。”

胤礽:“ ... ... 滚!”

真是气人,他怎么会有这么气人的兄弟?

烦死了!

胤禔和胤祉笑得可高兴了,他们齐刷刷开口:“好嘞,这就滚。”

然后原地就撤了,愣是给胤礽看得又气了一下。

气得半死的他还只能强压着这股气,甩甩袖子就直接进了乾清宫。

等着吧,回去再找他们算账!

进了乾清宫,胤礽规规矩矩地行礼:“儿子参见汗阿玛,汗阿玛安。”

“嗯,起来吧。”正在练字的康熙帝并未抬头,只是淡淡出声赐座,等把一幅字帖写完,才看向已经坐好在喝茶的自家太子。

他招招手,梁九功就挪步上前,把字帖挂到了墙壁上。

胤礽有些好奇地看过去,却是怔愣了下,这是 ... ...

“如何?这幅字写得可好?”

康熙帝的声音自耳边响起,胤礽朝前看去,便见一身龙袍的汗阿玛站在御案之前,负手而立,微微仰头看着那幅字。

那字帖实则有两幅,悬于一左一右,乃是一对字联,其为“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胤礽对此很是熟悉。

不单是字联,便是那一笔一划的字,也极其熟悉。

那字,不是汗阿玛的字,而是四弟的字。

上辈子,四弟便写过这样一幅字联,也是如此挂在御书房中,时而驻足相望,便如此刻的汗阿玛。

sdldwx/xs/78258031/19191761.html